紐西蘭位於太平洋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,
台灣位於菲律賓及歐亞是地震頻繁的國家,
同屬於地震頻繁發生地帶,也因為板塊運動讓紐西蘭有著高山、
峽灣人間天堂般的美景。
親眼看到整個城市重要建築變成廢墟,還是令人心驚,
身為同在地震帶的台灣人,同樣有著深刻的感受,漫長的重建之路,
還在持續中,深深祝福基督城逐步完成重建之路~
2016年11月13日紐西蘭發生7.8強震,震央在基督城附近,
在2010-2011年發生陸續過強震,在整個2011年,因為持續發生餘震,
給城市帶來巨大破壞。
在2月的地震Christ Church Cathedral基督大教堂也損壞嚴重,
擔心建築物不穩容易傷人,整個教堂被隔板圍起來,
我只能透過鐵絲網拍大教堂,靜靜的憑弔,想像它曾經的樣子,
大教堂前面的古蹟建築,現在只剩斷岩殘壁及長滿的雜草。
對於基督城有重大意義的基督大教堂是否要重建,基督城市民有兩派意見,
重建需花很多的錢,而且那場地震死傷嚴重,會令人有不愉快回想;
但基督大教堂是基督城精神指標,要花掉2億2千萬紐幣,籌款是個大問題,
重建後又地震那又該如何?
在爭議不休時,市議會決定一度拆除,因為居民反對又停擺。
終於在2016年12月20日有了重大決定,
新任總理Bill English及內閣成員決定,展開基督城大教堂的重建之路。
在環遊南島半圈,回到基督城的日子,看到這個好消息實在很開心,
隔日清晨準備從基督城飛奧克蘭。
基督大教堂1864年動工,1904年完工,歷時40年,
這次不知費時多久才能恢復原有的生氣,
希望下個40年有機會再來看看它重建後的面貌。
2001年為了慶祝千禧年由Neil Dawson建造的千禧年金屬錐狀聖杯,
帶著強烈現代感,在殘破的遺跡對襯下,有著明顯的衝突對比
晴朗的天氣,感覺空氣是凝結,從青旅出門想把住宿及交通訂下來,
又跑了一趟i-Site,問清楚怎麼安排行程,本來是紐西蘭人跟我解說,
了解我預備在紐西蘭待的天數,直說時間太短,拿出一張momo紙,
幫我規劃行程。
紐西蘭i-Site好神哦!交通、住宿及行程都可以幫遊客安排妥當。
紐西蘭交通不便,一日可能只有一班車,尤其現在接近旺季,
有可能訂不到交通及住宿,天啊!這也太刺激了吧!開始內心抖了起來。
所以,她建議我先安排行桯。就這樣我的南島行程被迅速決定。
大藍天,怎麼拍都美,當地居民很悠閒的在陽光下下棋
基督城咖啡街New Regent Street,算是基督城最熱鬧的一條街,也是重建後的樣貌
來回走了兩圈,陽光依然燦爛,風還是一直吹
11.12.16